刚刚结束的2023年,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们降薪了。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青年教师每月发放四五千元工资,难以养家糊口。”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第三届二次教代会上,有代表如此提出。

图 | 青年教师月薪,难以养家糊口
2023,你降薪了吗?
结果可能并不如人意。降薪,是更冰冷的现实。
江苏某211的大学老师透露,自己的年终降了四成。另一位老师则坦言自己的科研奖励几乎降了一半。

一位广东985的高校教师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学校继上次晋升制度改革,又要开始降薪了,绩效有多种扣罚方式,每月薪水也要降,工作量要求继续指数级上涨至200多个学时。

平时不足额发放工资,是一些高校的常规做法。例如,广西某高校在年初将全年的岗位津贴整体下拨到各单位(部门),由个单位(部门)每月按80%预发放,剩余20%由各单位(部门)在年末依据教职工基本工作量的完成和考核情况进行二次分配。
“我们绩效改革,前年开始年底发,发了两年,今年说年底绩效取消。”一位高校老师如此说。

图 | 高校调整每月绩效留存
2018年,中科协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指出,科研人员收入增加但收入满意度持续下降,33.5%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身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收入。
高校教师的收入,到底有多少呢?
高校教师的薪资,与具体岗位、职称、所在高校单位水平和地区也均有关系。
自筹经费的压力落在每一个人的肩上。一位北京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感慨:说是搞科研的,其实工资自筹。啥活都做,啥项目都接,非常累。

在绩效分配上,教师与行政人员常常容易出现矛盾。作为教学科研岗的教师,绩效的分配一般重科研,按论文、项目、奖项明码标价。如果有考核没达标,例如课时不够,教师的绩效可能不足,甚至存在倒欠。

部分高校绩效分配的不合理,曾导致“行政岗十级办事员年终绩效降级比四级教授多1万多元”“高校教授年终奖仅8元”等事情的出现,多少会让一线高校教师寒心。
同时,学校的绩效分配往往下放给学院,学院有自主权分配。本意是为了帮助学院发展,但在实际中会出现因学院人员的变动,绩效分配方案也会随之变动的情况。

会议明确,坚持薪酬分配要同绩效紧密挂钩,向扎根教学科研一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向从事基础学科教学和基础前沿研究、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员倾斜。
      
      EI Compendex,Scopus,IEEE Xplore
IEEE出版|2025年人工智能驱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AIPCVT 2025)
      
      EI Compendex,Scopus,IEEE Xplore
IEEE出版|2025年人工智能、商务智能和电子商务国际学术会议(AIBIEC 2025)
      
      EI Compendex,Scopus,IEEE Xplore
IEEE出版|连续多年稳定检索|第三届信号处理与智能计算国际学术会议(SPIC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