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资讯
动物为何吃了不长胖?
研发家 | 2025-04-14
30

今天,大家极度苦恼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不发胖的情况下享受饕餮大餐,满足自己的食欲。所以,很多人在翻译《动物为什么吃不胖:食欲、新陈代谢、肥胖的营养发现》的时候,都会眼前一亮——如果按照动物的方式吃饭,能不能吃不胖?

大卫·劳本海默,史蒂芬,《动物为什么吃不胖:食欲、新陈代谢和肥胖的营养发现》·J.2023年3月,辛普森、范雪竹翻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60元。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假设“蛋白质杠杆”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两种动物进食的方法,分析了它们不会发胖的原因。

一个是南非开普敦郊区浣熊人的饮食行为——这是人类学专业学生卡莉·约翰逊毕业论文研究的内容。有25个浣熊人,他的领袖被称为史黛拉。约翰逊观察了史黛拉30天,他吃了大约90种食物。约翰逊记下了史黛拉每天的食物种类和量,并将这些食物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以获得相应的营养。令人惊讶的是,无论史黛拉吃什么食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基本相同-1份蛋白质、5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另一种是粘菌的饮食行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位实验科学家培养了粘菌,并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放入容器中。粘菌向两种营养物质伸出细长的卷须,以吸收营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恰好是2。:1。如果把粘菌放在11种不同成分的培养皿里,一夜之间,它们卷须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仍然是2。:1。

这意味着从高级非人灵长类动物到微生物,能量会按照不同营养物质的固定比例摄入。当然,不同物种摄入食物营养的比例是不同的。

因此,这本书的两位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为什么动物有自己的饮食标准,以及为什么它们在自然形成的饮食标准下不会发胖。

从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南非开普敦郊区到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再到喜马拉雅山脉和热带雨林加里曼丹岛,研究人员不仅观察了不同动物独特而迷人的进食行为,还在实验室进行了营养计量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作者根据蛋白质杠杆假说提出像动物一样进食。

这个假设是,在缺乏蛋白质但能量丰富的饮食环境中,人们会吃太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来达到蛋白质的目的。但是,如果只有高蛋白的食物可供选择,人类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就会不足。

在这种假设下,如果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消耗的热量是一致的,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饮食最终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相反,高蛋白食品的结构可以减肥。但是,无论选择哪种饮食,首要任务是摄入一定数量的蛋白质,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这就是蛋白质的杠杆作用,也就是人和生物饮食需要比例合适的蛋白质。

调整比例,满足蛋白质的摄取要求

每种生物都有蛋白质摄入的目标。这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肌肉生长、维持身体组织和其他功能所必需的氨基酸数量;第二个因素是体内蛋白质分解和流失的速度。这就像给浴缸注水,但同时出水口也在渗水。出水口漏出的蛋白质越多,为了达到蛋白质摄入的目的,你必须吃更多的食物来填充浴缸。

对人类而言,蛋白质摄取的比例基本上是15%到20%,而约翰逊观察到30天后摄取的蛋白质比例与人类相似,为17%。每种动物摄取的蛋白质比例都不一样,比如蝗虫摄取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就是40%。

在实验中,如果给蝗虫足够不同种类的食物,比如25种,蝗虫会先选择蛋白质达标的食物。如果食物供应不足,蝗虫会尽量先选择蛋白质比例达标的食物,再吃碳水化合物。蝗虫会根据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本能或直觉选择蛋白质比例最好的食物。

另一方面,在物质丰富之后,人类的选择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各种色香味俱全的加工食品,如香精、增味剂、色素、破乳剂、增粘剂、高果糖、玉米糖精等,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食物选择。不知不觉中,人们减少了蛋白质摄入的比例。

为了防止肥胖,更好地管理体重,作者推荐了简单的三步法,就像动物一样进食。一是根据年龄、性别和运动量计算日常能量或热量需求,可以用哈里斯-本尼迪克特公式转换;二是计算蛋白质在总能量中应该占多少,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占15%,青少年应该占18%,孕期和哺乳期应该占20%,65岁以上应该占17%,中年应该占20%。;第三,计算值除以4,即每天应摄取蛋白质克重。每克蛋白提供4千卡能量。

体重管理当然不仅仅是饮食管理,本书推荐的饮食方式能否更好地管理体重,不妨一试。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

赞一个

29
< 上一篇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