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资讯
研究有助于提高大兴安岭温带次生林窗生态质量
研发家 | 2025-05-27
2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日,东北林业大学教授董喜斌团队聚焦大兴安岭温带次生林窗生态质量,深入揭示了不同林窗类型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植物生长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作用机制。EcologicalIndicators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资源过度使用带来的生态退化问题日益严重,急需解决温带次生林结构简化和生态功能弱化的问题。林窗作为森林更新和群落替代的重要生态模块,对光照、水分、养分等关键因素的分布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是实现次生林恢复和提高生态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

本研究基于大兴安岭3种典型次生林中长期设置的10种林窗样地,系统评估了土壤、枯落物、冠层结构、生物多样性、苗木生长生存等多种生态维度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非毛管孔隙率和半分解枯落物的积累和截流能力是影响林窗生态质量的关键因素;宽带状林窗在大多数林型中表现出更好的生态功能;蒙古橡林和红松落叶松混交林中,林窗生态质量普遍较好,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潜力。不同的林窗类型正在改善森林分离结构,促进幼树生长

该结果为提高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林窗布局和管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论证,也为未来的森林生态恢复提供了实践参考。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

赞一个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