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学术会议投稿?对于学术小白来说,有想要参加学术会议的心,却可能缺少独立参加学术会议的勇气。未知的事物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让你犹豫不前,所以,对于未知的事物来说,做好预习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列出了学术会议投稿的重要步骤,供大家参考。
准备论文
按照研究方向准备一篇学术论文,并提前做好查重。论文可以是全文或者摘要。当然,你也可以先确定投稿的学术会议,再对应准备论文,把握好时间即可。
一般EI会议稿件基础页数是6/7页,超过部分会增收300-500元/页的版面费。因此,如果你打算投稿EI会议,建议论文中文字数控制在4000-5000字左右;篇幅6-7页,不少于 5 页,包括所有图表、参考文献和附录。
选择合适的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的质量和相关性直接影响参与效果。选择会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会议声誉与影响力:优先选择本领域知名系列会议(如IEEE、ACM等主办)或学科顶级会议。可通过查阅会议历年论文集、影响因子及前辈推荐来评估。
主题契合度:确保会议主题与你的研究方向高度相关,查看往届会议议程和发表论文主题。
地理位置与时间安排:考虑差旅成本、时间安排是否与自身计划冲突。国际会议还需考虑签证办理时间。
论文投稿注意事项
确定了心仪的会议后,下一步是下载相应的投稿模板。通常,你可以在会议主页的“投稿须知”栏目找到模板下载链接。务必仔细阅读模板的排版要求,以免在后期因排版问题而不得不进行返修或退稿,避免可能引发的不必要麻烦。此外,还需要关注文章篇幅是否符合规定,因为超过规定篇幅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版面费用。确保按照规范进行准备,有助于顺利完成投稿过程。
确保排版无误后,要将稿件准备成Word和PDF两种文件格式,因为在上传投稿时可能会用到。如果文章有多位作者,务必检查并确认所有作者的信息准确无误。
一旦投稿成功,你会在投稿平台和通讯作者的邮箱中收到相关提示信息。接下来就是那段漫长而焦虑的等待时间,通常会议审稿周期约为一周左右。如果你迫不及待,也可以在会议主页找到会议秘书的联系方式,主动联系推动审稿进程。
参会指南
正式会议日程会在开会前1-2周在官网和公众号出来,看看自己是哪天的具体什么时间讲,提前给单位或者学校请假。
衣着:正式,干净,利落。以自己舒服为准,因为舒服才自信。自信清晰大方的表达,比汇报内容的本身更为重要。
幻灯:正式汇报前,提前一点去会场试片,看看幻灯有没有播放错误。同时签署协议,没有发表的论文签不公开就是。
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汇报很重要,不要超时!
资料:录用通知,汇报幻灯,现场汇报照片等尽量把资料保留全。很多单位评职称的时候,评定需要这些会议资料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