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收到会议摘要录用通知时,那种兴奋感是真实的。但很快,压力就来了:如何在有限的字数内,清晰、有力地展示你数月甚至数年的工作?摘要就像是你的学术名片,它决定了你是否能拿到通往学术对话现场的“门票”。写得好,能吸引同行关注,引发深入讨论;写得含糊不清,再好的研究也可能被埋没。其实,撰写会议摘要是有方法可循的,它是一次精准的学术表达训练。下面RDLINK研发家小编为大家整理"怎么做学术会议摘要"~
一、明确目标:摘要不是简化版论文
许多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摘要当成论文的“微缩版”。会议摘要的核心目的截然不同:它不是为了呈现完整的研究细节,而是为了“推销”你的研究创意和价值,激发程序委员会成员和潜在听众的兴趣。
你需要思考的是:如果你的研究是一座冰山,摘要就是露出水面的那一角。它要足够耀眼,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潜入水下一探究竟。因此,摘要的重点在于突出研究的创新点、重要性以及它与会议主题的高度相关性。它更像一份“研究计划书”或“内容预告片”,关键在于让人看到研究的潜力和吸引力,而不是事无巨细地交代所有过程和方法。
二、精炼核心:回答好四个关键问题
一篇出色的摘要,必须在有限的篇幅内(通常是200-300字)清晰回答以下四个核心问题。你可以把这部分作为草稿的骨架: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关心这个主题?当前领域存在的知识空白或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用一两句话勾勒出研究的必要性。
2. 研究目的与方法:你打算做什么?以及你如何做到的?明确说明你的研究目标,并简要介绍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例如,是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理论推导还是数据建模?)。
3. 主要发现或预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期望得到什么结果?这是摘要的“重头戏”。即使是尚未完成的阶段性研究,也要清晰地阐述你已获得的初步发现或合理的预期成果。尽量使用具体的数据或现象来描述,避免空泛的表述。
4. 研究意义与贡献:你的研究有什么价值?这项研究对学术领域或实践领域有何潜在贡献?它将如何推动学科发展或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将你的研究价值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结构清晰:遵循“IMRaD”简化框架
虽然摘要很短,但逻辑结构依然重要。遵循经典的“IMRaD”结构(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的简化版,能确保信息传递的流畅性和专业性。
- 引言:对应上述第一个问题。开门见山,点明研究领域和具体问题。
- 方法:对应第二个问题。简洁说明你的研究路径。
- 结果:对应第三个问题。展示你最硬核、最吸引人的发现。
- 讨论:对应第四个问题。点明研究的深远意义。
这个结构为评审人提供了一个熟悉的阅读路径,让他们能快速抓住重点。
四、语言与细节:魔鬼藏在细节里
1. 标题:既要准确又要吸引人。标题是摘要的“眼睛”。它应该精准反映研究内容,同时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可以尝试使用冒号“:”来分隔主副标题,使核心概念更加突出。
2. 关键词:谨慎选择3-5个关键词。这些词汇是论文被检索到的关键,应准确反映研究的核心概念,并符合会议常用的术语体系。
3. 语言风格:使用主动语态和现在时态。主动语态(如“本研究探讨…”)比被动语态(如“被探讨…”)更具力量感。在描述结果和结论时,使用现在时态能增强其普遍性意义。避免复杂的行话和缩写,确保语言简洁、客观、准确。
4. 严格遵守格式要求:这是最基本的学术规范。仔细阅读会议方对字数、字体、行距、文件格式(如.docx或.pdf)的每一项要求。任何格式上的疏忽都可能给评审人留下不专业的负面印象。
五、反复修改与寻求反馈
好的摘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写完初稿后,请务必进行多次修改。
1. 自我审阅:放一两天后再回头看,你会更容易发现逻辑不连贯、表达冗余或含义模糊的地方。大声朗读出来,是检查语句是否通顺的绝佳方法。
2. 同行评议:将草稿发给导师、实验室的同门或其他值得信赖的同行看看。他们能从专业角度和读者角度提供宝贵的意见。“这个地方说得清楚吗?”“这个结论有说服力吗?”他们的反馈至关重要。
3. 检查契合度:最后,再次将你的摘要与会议的征稿主题(Call for Papers, CFP)进行比对,确保你的研究内容与会议的兴趣点高度契合。
撰写会议摘要是一个提炼与聚焦的过程,它迫使你思考研究的本质价值。当你能够用几百字将你的工作讲述得引人入胜时,你对自己研究的理解也必然更深了一层。
EI Compendex,Scopus,IEEE Xplore
IEEE出版|光学会议|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PAT 2025)EI Compendex,Scopus,IEEE Xplore
IEEE出版|2025年人工智能驱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AIPCVT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