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资讯

985发文:设置“青年教授”岗位,享四级教授待遇,不占学院高职岗位

研发家 | 2025-10-20
0

近日,兰州大学发布了《强师赋能启新程 砥砺奋进谱华章——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巡礼》一文,文中提到,将青年人才培养作为“人才蓄水池”建设的核心任务,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设置“青年教授”岗位,获聘者享受四级教授待遇,可申请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且聘期内不占学院高职岗位,截至目前已有62位青年教师获聘青年教授职务,其中近70%已转聘为教授。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申请、“萃英学者”遴选、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建立向优秀青年人才倾斜的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加入大团队、参与大项目。制定《兰州大学促进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管理办法》,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培训、研修、实践锻炼和学术交流,为青年人才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经费支持。

 

文章还提到,该校以“破立并举”为原则,构建“多横八纵”职称分类体系,认可多元业绩成果形式和评价标准,完善大小同行校内外多级协同的代表性成果评价模式,按照“学校出原则,学院出细则,学科出特色”创新分类评价校院联动机制,由学校制定教师晋升正高级职称的基本条件和业绩成果基本要求,各院级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制定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教师各级职称评聘条件和业绩评价具体标准,发挥学院在教师评价工作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实现职称评价“一院一策”,更加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有效破除“五唯”痼疾,激励教师积极创新和深耕,扭转了评价导向。同时大力推进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建设,建成“申报审核-同行评议-会议评审”全过程评审系统,改进了评审方式,缩短评审周期近3个月,大幅提高了职称评审效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治理效能。以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为目标,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下放机构岗位管理权限、深化人事管理综合改革的意见》,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使各单位内设机构运行更加高效。下放三级内设机构岗位管理权限,取消科级建制,完善主管聘任,激发干部活力。调整优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学校、医学部和附属医院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和明确医学部内设机构及其职能设置,增强共同发展医学教育合力。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简称“兰大”“LZU”,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中央直管高校,省部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和“211工程”,是教育部珠峰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初定名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31年至1944年经历甘肃大学、省立甘肃学院、国立甘肃学院三次更名;1945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49年更名为兰州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60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成为“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成为“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与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2023年7月,兰州大学入选“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院校。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3522.99亩。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开设99个本科专业;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2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3248人,有本科生20671人,硕士研究生15069人,博士研究生5316人。 截至2025年9月,学校有37个二级学院。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

赞一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