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第261期励志讲坛“2025年诺贝尔奖解读报告会——淬炼学术品位,洞见未来方向”在学生中心A100报告厅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瑞金医院免疫相关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苏冰,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高波,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巩伟做客本期励志讲坛。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学术发展与成果处处长陆琪,学术发展与成果处副处长丁蕾,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书记巢睿祺出席本次讲座,与四百余名交大学子共同聆听精彩解读。讲座由集成电路学院本科生陈飞扬主持。

苏冰——Treg:免疫刹车
苏冰从免疫学诺奖的百年坐标出发,细数免疫学的发展历程,解读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指出,Treg细胞如同免疫系统的“刹车”,能够有效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这一机制的阐明,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免疫系统自我调控的理解,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及癌症免疫疗法等领域开辟了全新的治疗路径。他从Treg细胞的发现之路、作用机制、疾病关联到临床转化,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并展望了通过CAR-Treg疗法、小分子药物等手段精准调控“免疫刹车”功能,从而治疗重大疾病的广阔前景。


高波——超导约瑟夫森电路中量子化的宏观效应
高波深入解读了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与约翰·M·马蒂尼斯三位科学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指出,这项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首次在人类可制造的宏观电路中清晰地观测到了量子隧穿与能量量子化这两种纯粹的量子效应。他回顾了从超导现象的发现到BCS理论的建立,再到约瑟夫森效应的预言与验证,系统讲解了科学家如何利用约瑟夫森结这一精巧的器件,将通常只在微观粒子尺度上显现的量子规律,“放大”到了人类可以直接测量和操控的电路系统中。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不仅深刻地拓展了我们对宏观量子现象的认知边界,也为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巩伟——金属-有机框架:“精密的纳米工厂”
巩伟从金属-有机框架(MOFs)入手,解读诺贝尔化学奖。他将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比作由分子构件搭建的“纳米工厂”,其内部拥有规整且可设计的孔道结构。他表示,三位获奖者的开创性贡献在于,他们成功地将化学合成从传统的分子层面提升到了可精准控制的框架层面,开创了“网格化学”这一全新的领域。这使得科学家能够像搭积木一样,在原子尺度上精确设计和构筑功能各异的多孔晶体材料。这些“纳米工厂”在清洁能源储存(如储氢)、高效气体分离(如碳捕获)、智能分子识别乃至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Treg细胞疗法的临床挑战、量子计算的未来发展、MOFs材料的产业化应用等问题踊跃提问。三位老师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的学术视野,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并针对各自所在行业的发展态势,分享了独到的洞见与前瞻性的展望。




“用心灵感动心灵,以生命影响生命!”本次励志讲坛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带领同学们深入探索科学前沿,深刻领略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激励着广大交大学子心怀“国之大者”,在科研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EI Compendex,Scopus,IEEE Xplore
IEEE出版|2025年人工智能驱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AIPCVT 2025) 
      
      EI Compendex,Scopus,IEEE Xplore
IEEE出版|2025年人工智能、商务智能和电子商务国际学术会议(AIBIEC 2025) 
      
      EI Compendex,Scopus,IEEE Xplore
IEEE出版|连续多年稳定检索|第三届信号处理与智能计算国际学术会议(SPIC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