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徐汉虹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农药转运智能开关”开发了杀草剂抗性水稻品种,并与超分子土壤封闭除草剂合作,成功构建了稻田直播轻简化野草防控技术体系。《自然-通信》在线发布了相关成果。
在国家重点R&D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该研究充分发挥了团队在农药输导方面积累的研究优势,利用化学同源原理鉴定多胺转运蛋白OsLAT5具有转运联吡啶灭草剂(BPyHs)(包括百草枯和敌草快),然后通过靶向失活OsLAT5蛋白,赋予水稻品种BPyHs转运抗性的特殊特性,使灭草剂精确靶向杂草,成功开发了18号保丰BPyHs水稻品种,为培育灭草剂抗性水稻品种提供了优秀的基因资源。
BPyHs可以有效清除田间各种杂草,但容易被负电土吸附钝化。该团队成功开发了超分子土壤封闭除草剂CPAM。-BPyHs。聚合物CPAM有效中和了土壤负电,削弱了土壤对联吡啶灭草剂的吸附强度,控制了BPyHs在“土壤吸附-植物吸收”之间的稳定平衡,显著降低了灭草剂随水迁移的风险,完成了对天性BPyHs的精确使用。根据田间试验数据,保丰18号对CPAM-BPyHs土壤封闭剂具有很高的抵抗力,一次芽前处理对所有类型的杂草都有90%以上的防治效率,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论文作者徐汉虹表示,该研究将“作物抗性育种技术与超分子化学原理”有机结合,建立了“抗性作物-智能除草剂”协同体系,为解决田间杂草防控效率-环境差异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体现了学科的交叉特点和优势,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赞一个